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抓紧施工。
2、夏季高温露天作业应严格按要求佩戴好安全帽。
3、从业人员要学习夏季安全施工知识,掌握相关预防及防护技能。
4、在封闭(半封闭)空间内的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恰当措施,搞好通风和降温,避免中暑。
5、高温天气应做好压力容器防高温、防晒处理。
6、夏季高温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防蚊虫叮咬,预防季节性疾病。
7、夏季施工天气炎热,多存在穿拖鞋、赤膊上岗的情况,这些情况应严格禁止并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和佩戴的检查。
8、夏季施工应做好防火措施,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曝晒工作。
高温津贴,是指企业单位依照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给予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津贴,属于法定劳动津贴。
一、 高温津贴于2004年设立,具有法律效力。高温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决定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随着天气的温度不断的升高,不少地区开始实施了发放高温补贴的政策。
二、 从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长来看,在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的省份中,多数省份是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间。根据不同地区,高温补贴发放的月数是不同的。比如说上海就是6至9月;海南的发放时间最长,为4月至10月,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北京的发放月份是在6至8月,室外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而河北的发放金额为室内每小时1.5元,室外每小时2元。山西的高温补贴发放在6至8月,每个月240元。浙江也是6至8月,室外300元,室内200元。而广东每人每月150元,发放时间为6至10月。
三、 不同地区的发放月数和发放的金额都是不同的。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 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 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明确了津贴发放标准。除了高温津贴,在高温天气工作的劳动者们可享受的福利还有很多,如饮料、体检、药品、轮休等,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一些规定,确保劳动者的权益。
中暑是因机体长时间的处于阳光直射、天气闷热或室内密闭不通风的条件下发生,可以给患者造成头晕、口渴、四肢无力、出汗、体温轻度的升高等症状。如果进一步发展,可以出现大汗、口渴、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血压下降等。这些症状初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重度中暑,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脱水、休克,甚至神志的改变,出现心脏骤停等危害。
1.多饮茶
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2.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3.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明显,是全球气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电器,开发利用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转向更环保的交通方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建设。要通过严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小城市的发展;降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据本区域的主导风向等因素来规划城市的道路系统,并使建筑物低层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内道路宽敞通风;增加城市绿化,调节市内气温和空气湿度等方式方法来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
3、适时开展人工降雨。有关部门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以缓解高温热浪。
4、加强个人防护。
⑴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当预报会出现高温天气时,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⑵尽量避免高温天气出门,尤其是在10:00—16:00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若要外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带上充足的水等。
⑶尽量穿浅色、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并做到勤换勤洗。
⑷加强营养。除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外(食用鱼、肉、蛋、奶和豆类等)、还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等),并适量饮用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
。⑸合理开关门窗。早晚凉爽之时开窗通风,白天尤其是中午时将门窗关闭。
⑹适当增加午休,保障足够的睡眠时间。
⑺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空调温度最佳应设在26—28℃。
⑻及时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饮水,口渴时忌过量饮水。
⑼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⑽户外工作者应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轮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⑾社会和家庭应加强对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和病人等脆弱人群的关照和防暑降温指导。⑿当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早期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