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风眼墙。
风眼墙的风力最快最强,对流非常强大。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一般为1000毫巴,而在台风中心的风眼中,这里的大气压一般只有960毫巴,最低的甚至能够低至880毫巴。
除了台风中心部位的低压外,整个台风的压力也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中,大部分的变化都发生在风眼附近,这种变化会导致很大的压力梯度力,这就是造成风眼墙风力最大的原因。
在风眼墙内,风力却小很多,特别是水平风,当空气被吸入到地表附近的风眼墙时,会出现微弱的下沉运动,随着空气的消退,它会轻微压缩并变暖,所以台风中心的温度会比其他部位的温度高。由于较温暖的空气可以在凝结成云前保持更多的水分,所以台风眼中使没有云层的。
台风登陆后,飞机何时可以起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1. 如果台风中心从海上登陆,对飞机影响较小,一般很快就可以起飞。
2. 如果台风中心在陆地上登陆,对飞机影响较大,一般需要等待台风过境之后,视情况而定。
总之,台风对飞机起飞的影响具体取决于台风的大小、登陆地点以及航班的安排等因素。如果航班受到台风影响,请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机场公告,以确保航班的安全和准时。
台风预警信号分为4种。
中国气象局2004年8月16日发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其中把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台风预警信号的意义如下:
1、蓝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2、黄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橙色预警信号,标准是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红色预警信号,标准是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摄氏度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上发生,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每年的夏秋季节,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