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风俗有哪些

| 跃瀚

处暑节气有哪些风俗

处暑的风俗有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1、吃鸭子: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2、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3、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处暑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

4、煎药茶:处暑时节,我国两广地区有煲药茶的习俗。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煲药茶,处暑过后仍闷热,煲凉茶解暑热。

5、拜土地公: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处暑如何养生

此阶段适宜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以及豆、奶之类,做到少食多餐。由于气候渐渐干燥,这时候容易患口干、咽干、鼻燥、咳嗽等疾病,要注意勤补水,多吃一些滋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食物。

处暑古诗词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的由来

公历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份,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的天气含义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割,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

处暑以后,气温虽然比起前一个节气要低1℃到2℃,但日平均气温还在22℃以上,特别是天气晴好时,最高气温还可能超过30℃,甚至会超过35℃。据最新天气形势分析,未来两三天,青藏高压对我省的控制还会加强,我省将晴空万里,人们又会感觉到热了。预计最近两天,陕北最高气温可达32℃,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最高气温将达到33℃,陕南也会在33℃左右。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担心,立秋后我省大部分地区日温差增大,“白天热,夜晚凉”,这种天气条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

处暑节气过后,日温差增大,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是十分有利的,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16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