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关于霜降,百姓们也有自己的民趣民乐。霜降吃红柿子、闽南进补、山东地区拔萝卜、广西玉林吃牛肉、登高远眺、赏菊等习俗。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风俗是霜降吃柿子、霜降吃鸭子、霜降吃牛肉。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地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公历每年10月23日到24日交节。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并不意味着“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花,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