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

| 新华

孟子主张“仁政”,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统治者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2

今天早上炼完功,我重温了孟子的经典。

孟子曰:

一个人使人觉得他可爱便叫做好;

他自己的确有那些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做实实在在;

那些优点确实充于他本身便叫做美;

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出光辉灿烂便叫做大;

不但是大,而且融化为一体,找不出他大的痕迹便叫做圣 ;

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做神!

我最喜欢看孟子的书,他的辩解是我要学习的。一层层地往上剖析,讲的实在是太妙了,太有哲理了!一个人首先要‘真’,只有率真的人才可爱、才实在。真实率真是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基础。所以,当一个人被孩子都人为是可爱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就做到了真。被常人称为是傻的人,就做到了实实在在。这才是正常的普通人啊!

今天,重温学习了孟子的这段话,让我的内心更加敞亮和光明。知道了率真是只有在可爱和实在的人身上才会具备的优秀品质,是需要经过磨难和修行才能达到的豁达的境界。9月份开始,我要加大炼功的时间和力度。每天要炼精、炼气、要到公园去唱颂《楞严咒》和练习古典舞身韵基本舞姿。当我在唱《楞严咒》时的神韵,能够达到天尊之相时,我就能把《楞严咒》的音质和旋律唱出天籁之音。当我把《楞严咒》能过跳出敦煌飞天的景象,那么我内丹功的境界也就达到了还虚得道的境界。

我的金丹也就炼成了;我的修行也就功德圆满了;我的弘法利生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了!结果:我的果报就可以做到内心和外形和谐之美;就可以做到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大;就可以将自己在原创的《楞严咒》音乐舞蹈中和神咒溶为一体做到圣;

当我在活在这种由自己创建的极乐世界中,就可以达到神圣的境界。因此,我每天会乐此不彼地炼内丹功、唱《楞严咒》、写文章,这其实是三种最高境界功夫。这功夫的名字叫做《定、静、慧》。

定功:我可以在《楞严咒》中获得楞严大定,得到佛力的加持。那么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能诱惑我,五蕴十魔将从我的心里彻底地驱除。从大定中让我产生出静。

静功:在炼内丹功中我可以做到三静:1、身静 2、心静 3、念静。很快使我进入炼精化神的境界。不仅可以延缓我生命的长度和质量,而且从静中可以让我的右脑得以开发、左右交感神经系统得到平衡、打通中脉与宇宙接轨、吸收到宇宙的能量、将真阳重新回到体内返老还童开出智慧。

慧功:在每天写博文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我的文字般若。我将通过修炼后开发的大脑,再有计划地用于训练脑细胞。把在日常的繁琐小事中悟出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告诉众生大道就在自己的身上的真理;告诉众生大道至简的真理;告诉众生应该如何去面对生老病死的真理?并将这些文章的版权全部贡献给全人类留给人间。即延缓了自己脑细胞的衰退,又为人类做了贡献积了无量的功德,给自己添了无量的寿数。

我的这种行为在常人的眼光中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理喻的。但且不知这正是实实在在的,让我的生命发出了与众不同绚丽光芒的奥秘。我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还要发扬光大这一文化、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广大的众生所知、所用。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3

孟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古代贤人,原本地位卑微,历尽磨难,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振作起来,国家遇到敌国威胁后才能保持警惕,失去敌国的威胁,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和平麻痹,走向灭亡。

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下面两个事例: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自杀未遂,疯了,失去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得到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寄人篱下,却没能“生于忧患”。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受到秦国的威胁,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

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相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结局刚好相反。

那个学生的结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相反?因为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因为他不懂报恩,因为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暴自弃。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主要因素是由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生理健康状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

六国的结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反?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是由国家的决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秩序、国防状况等所构成的综合国力,这个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外患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次要因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定局面。

这证明,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归纳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考察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现象,也没有全面考察造成这些“生”、“死”现象的种.种因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考虑到“死于忧患”的众多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地夸大了外界不利因素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力。

烈火显真金,疾风知朽木。个人和国家能在忧患中发展起来,也会在忧患中颓丧下去,关键在于这个人和这个国家是真金还是朽木。外界环境的忧患不是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个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国家自身的综合国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国力,以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一个人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会自理,能自立,竞争能力强,抗挫折力强,能随机应变,才能更有力地抵御厄困和磨难;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稳定,国防坚固,才能更有力地经受动乱和战争,并取得稳定和发展。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4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应该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

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

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就连汉武帝我看都还算不上是好皇帝,虽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是仁政,则天和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那是因为祖宗给他们打下基础,他们在不少方面都还算不上仁政,就连个人生活作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就别说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没有能称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连太祖和神宗都说着吧,他们的积分也还不够。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6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7

今天早上炼完功,我重温了孟子的经典。

孟子曰:

一个人使人觉得他可爱便叫做好;

他自己的确有那些值得人爱的优点便叫做实实在在;

那些优点确实充于他本身便叫做美;

不止是充实,而且表现出光辉灿烂便叫做大;

不但是大,而且融化为一体,找不出他大的痕迹便叫做圣 ;

圣人德广,以至到了神妙不可测度的境界,便叫做神!

张毅平总结:

我最喜欢看孟子的书,他的辩解是我要学习的。

好----实实在在----美----大----圣----神,一层层地往上剖析,讲的实在是太妙了,太有哲理了!

一个人首先要‘真’,只有率真的人才可爱、才实在。真实率真是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基础。所以,当一个人被孩子都人为是可爱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就做到了真。

被常人称为是傻的人,就做到了实实在在。这才是正常的普通人啊!

今天,重温学习了孟子的这段话,让我的内心更加敞亮和光明。知道了率真是只有在可爱和实在的人身上才会具备的优秀品质,是需要经过磨难和修行才能达到的豁达的境界。

9月份开始,我要加大炼功的时间和力度。每天要炼精、炼气、要到公园去唱颂《楞严咒》和练习古典舞身韵基本舞姿。当我在唱《楞严咒》时的神韵,能够达到天尊之相时,我就能把《楞严咒》的音质和旋律唱出天籁之音。当我把《楞严咒》能过跳出敦煌飞天的景象,那么我内丹功的境界也就达到了还虚得道的境界。

我的金丹也就炼成了;我的修行也就功德圆满了;我的弘法利生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了!

结果:我的果报就可以做到内心和外形和谐之美;

就可以做到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大;

就可以将自己在原创的《楞严咒》音乐舞蹈中和神咒溶为一体做到圣;

当我在活在这种由自己创建的极乐世界中,就可以达到神圣的境界。

因此,我每天会乐此不彼地炼内丹功、唱《楞严咒》、写文章,这其实是三种最高境界功夫。这功夫的名字叫做《定、静、慧》。

定功:

我可以在《楞严咒》中获得楞严大定,得到佛力的加持。那么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能诱惑我,五蕴十魔将从我的心里彻底地驱除。从大定中让我产生出静。

静功:

在炼内丹功中我可以做到三静:1、身静 2、心静 3、念静。很快使我进入炼精化神的境界。不仅可以延缓我生命的长度和质量,而且从静中可以让我的右脑得以开发、左右交感神经系统得到平衡、打通中脉与宇宙接轨、吸收到宇宙的能量、将真阳重新回到体内返老还童开出智慧。

慧功:

在每天写文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我的文字般若。我将通过修炼后开发的大脑,再有计划地用于训练脑细胞。把在日常的繁琐小事中悟出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告诉众生大道就在自己的身上的真理;告诉众生大道至简的真理;告诉众生应该如何去面对生老病死的真理?并将这些文章的版权全部贡献给全人类留给人间。即延缓了自己脑细胞的衰退,又为人类做了贡献积了无量的功德,给自己添了无量的寿数。

我的这种行为在常人的眼光中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理喻的。但且不知这正是实实在在的,让我的生命发出了与众不同绚丽光芒的奥秘。

我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还要发扬光大这一文化、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广大的众生所知、所用。

孟子阅读心得1000字篇8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

18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