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段时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知识。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我觉得了解党和军队的发展史是自身素质的一种积累。下方就谈谈我的一点学习感受和改变。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此刻的我们,充分享受着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与呵护,然而对于我们国家的政党与军队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直到而今的辉煌,从来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如今看似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生活,是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得以实现的。回想起我以前抱怨学习抱怨工作的情景,感觉十分愧疚那些为了我们自由与幸福的先烈们。
很多人提起努力奋斗这个词的时候,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嗤之以鼻。问问自我,你真的努力了吗?我明白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但就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我明白少吃多餐常运动能持续身材,但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嘴上喊着努力,只有自我清楚到底有没有在努力。
有段时光,我羡慕在大城市的同学朋友,在羡慕她们充实与快乐的同时,对自我的工作生活焦虑不安。冲动的我开始思想摇摆不定,性格越来越急躁,突发奇想地要去大城市努力奋斗。之后我才惊觉,让我焦虑的,是我自我的心态。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然是有道理的。生活太安逸、太简单,消磨了我的斗志,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坚持与目标。安逸,不是环境安逸,是自我让自我陷入安逸中。如果心态不摆正,尽管去了大城市又如何?并不是只有去了大城市,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我发现目前的自我只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理解,思想上有着“等,要,靠”的惰性,在各方面都存有依靠性。
想要努力,想要进步,是从此刻开始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并非要加上大城市的代名词才能够。我们都清楚,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但是的人,在这未知的世界,我们就是要永无止境地学习,摆正心态,接纳现状,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明确自我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开拓进取,迎接挑战,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无论最后结果怎样,我都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好处。
学习了《教育学》后,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
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却难于言喻。我知道了自己以后要注意的东西,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具备什么、一堂好课应该是怎样的。脑子里面的东西变得清晰而不是原来的模糊。
在这个过程之中十分感谢夏老师,她始终微笑地关注我们这群学生,她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热情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我们提问与思考,欣赏我们的表白与论述,这无疑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想提供机会与条件。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它们使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而这种贴近,使得教育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每一次课我们都会有一份收获、一份思考、一份快乐……这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上的,有时侯老师要求我们分成学习小组来学习,然后来给其他的同学讲课,这无疑也增强了我们对教育学的兴趣。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学原则那一部分内容,学习后自己有一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 所谓的科学性原则,概括地讲,包括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这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必须正确、可靠、反映客观事实、符合现代化科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学生认识水平,能形成一定的系统。其次,使教学过程科学化。不但要有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按照生物学科特点组织教学。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吃不了的同学进行拔苗助长,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要针对不同同学的个性来教育。而且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民族差异等来讽刺学生。再次,启发性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启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打心眼爱学习,才能有好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失之过严。另外的几个教学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担负着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者。没有教师,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便不能延续;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便没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人才大军。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老师精彩的讲解是旅途中舒心的音乐,令人陶醉;许多经典的实例是旅途中美丽的鲜花,令人悦目;,因喜欢而努力,学习教育学,感觉真好!
教育应该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现行教育充斥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判断力的少年时,教育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了”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而作为干“良心活”的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生活、了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教师作为普通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应该教人“求善。”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教育应该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伟大、最强盛的民族。日本经济发达,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远也不会强盛。因为一心想称霸的人,其实内心是懦弱的、可怜的。教师教学生求善,当让学生对生命万物常存怜悯之意;对父母、师长常存感恩之心;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教育应该教人“求美”。赏心悦目谓之“美”。广义的“美”应该是“真”和“善”的完美结合。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求真、求善,那么让学生悟出何为“美”就会水到渠成。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现在这样苍白无力了。我常想,试图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因为很多学生看透了虚假,又怎能相信书上的“崇高”的谎言?惟有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了,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了极至。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肤浅理解,难逃俗套同时也是纸上谈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抛砖引玉,则愿足矣!
谈到《教育学》,我似乎一点都不陌生,上师专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参加工作后又培训过一次,升本科时还培训了一次。次数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认为并没有能真正把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在实践当中,参加工作十年了,面对一个个教育难题,自己还是无所适从。为了让自己对教育这门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教育学》,细细地品读,希望它能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翻开这本显得有点陈旧的书,又看到那个问题,“教育学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原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社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教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共同存在、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看到这里,我心头涌起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因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感觉是无尚的光荣。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真的应该投入整个身心去认真地工作,不仅仅是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曾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为在新课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讲课而彷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现在觉得真不应该,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着往下读,这本书又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学生素质及培养、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自己对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又得到了一次回顾,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对教育这门科学的新认识: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一丝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开启过一处美不胜收的精神世界之门,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其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执着地思考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肯定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话语告诉我们,原来良好的教育讲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缚,不是钳制,它需要释怀,需要解放。这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可是现在教学的现状是,学校似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学生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点放在对成绩的要求上,不仅要排名次,而且对优A率及达优率也要排出来。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出成绩,不停地加班加点,布置的作业也很多。学业生每天疲于应付,缺少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思想和身心难得自由,天长日久,学生整天到晚都处在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许,他们小小年纪,但已经开始有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里,不要再让学生写作业写到很晚。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美好而轻松的童年,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并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鼓励孩子们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引导他们学会体验爱,这样,学生会很快乐,而我们自己也会工作得很快乐。
二、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关系的紧张,而“学生中心论”又削弱了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成长同样不利。其实,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这种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宽容、温厚之心。努力减少一些苛责、失望和冷漠,增加几分理解、信心和亲切。努力从学生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上,分享满足、愉悦和欢乐的情绪,能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时间、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学工作才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读《教育学》,给我以新的启示,其实人就是在不断的读书中进步,让我们继续读书吧!
秋天是一个让人充满惆怅又不得不喜欢的成熟季节,看秋风卷着落叶满天飞舞。驮着秋的气息,步过四季,步过一生。而我却将在这样的季节里去感悟自己的感悟,收获自己的收获。
还没来的及弄清楚自己的状况,就随着队伍迎着朝阳出发了,生命之旅中教育实习之行的航船就这样扬帆起航。乘着浪花,是欢乐亦或是深沉。因为我们将初为人师。
伴着和煦的阳光,嗅着空气中余留的淡淡桂花香,我们来到的这片育人的沃土——龙山二中。说句实话,在来这里之前我的心中存有许多顾虑。不善言谈的我担心前言不搭后语被人笑话;担心课讲的不好,被学生小瞧,担心……还好担心总是多余的,当指导老师那和蔼的面庞出现在眼前时,当孩子们那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飘过耳际,我的一切顾虑一扫而光。在这里,无数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在我的生命中演绎,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里,我的记忆被刷新,写下了新的内容。我俯身拾起记忆的浪花,一朵,两朵,三朵……许多年以后,我仍然会记得自己与学生,队友,老师们共同踩下的足迹。
或许,我的到来没能给这里注入一丝活力;或许,知识的传授没能留给孩子们太多的财富;又或许岁月的沉积也无法留下些许的回忆。但我想,即使天空没能留下任何的东西,但我已经飞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难道不是的吗?我只想,留下的那一朵朵亲切的柔花给我年轻的生命增添一份新的拥有。因为有了秋的淡淡存在,因为有了秋的成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初秋的风吹着凉爽,吹着舒畅,吹着甜蜜。我爱在秋中摇曳爱的歌唱,爱的梦乡。在落叶下倾诉情怀与生活的点滴。所有的一切将在岁月中度过,所有的给予在秋中留念,所有的甜蜜在秋中收获。
教育教育,分为教和育。教的是基本的知识,育的是灵魂的品位;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育的是人格的独立;教的是谋生的技能,育的是生命的高贵。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无疑是最为低级的。我们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育上,让每个独特的生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毫无个性的生命在生活中无疑是悲剧的,他最大的可能便是平庸至死。
为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除了家庭原因而导致孩子性格的缺失外,便是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只教不育,只看到眼前那点可怜的分数而忘了孩子是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需要获得成长的多种空间,而不仅仅是分数对他的限定。就像一棵小树,我们只提供它一种长高的空间可能,长到我们认为符合标准时,去掉樊篱,这样的树不被大风吹折才是怪事。
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大声地说:我们教的不仅是知识!
我们要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感受时代的变迁,明确时代需要我们所具备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特长,成为这个世上的独一无二。
我们要让孩子在努力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自己的弱点,并始终相信:生活有太多的可能,只要你愿意!
我们要让孩子在失败面前,能够正视自己,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而不是随随便便以生命为代价,向失败做出彻底投降的姿势。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风格各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起承转合,模式单一。
语文,就应该让孩子们领略语言的魅力:简洁洗练,深刻含蓄;文学的深情: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数学,就应该让孩子们在数字的神奇世界里学会精确,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学会细致。否则一个小的失误,就会谬以千里。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你愿意!
韩寒在面对曾经的老师时:我不上学,一样能自食其力!因为他做到了不在学堂也一样可以努力学习!
马云在面对众人的否定时: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坚持,才有今天价值连城的奇迹。因为他做到了只要是为大众谋福利,财富就只是数字!
我们都知道,教育无小事。可能你的某一次无心的鼓励,会是孩子一生的动力。比你三年教给他的知识,那简直是不值一提,因为这些其他人也可以。
我们也知道,教育是灵魂的唤醒。可能你的某一次示范,深深触动了孩子心底的敏感区,那激发出来的能量,就是一次小宇宙的爆发。
我们更知道,教育不是你给的越多,他就能收获不小。而是你让他感兴趣的越多,他才会付出更多努力。
教育,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成材,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对每个生命都尊重;教育,我们不能像工厂的产品输出,每一个都中规中矩,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对每一个个体的认同,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认可。
教育,在育上,我们还要做得更多!
3月28日,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特岗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很荣幸地到阆师附小和民族小学参观学习并听了三堂精彩的观摩课。
我们一行人首先参观了阆师附小,在他们学校的精心安排下,由副校长给我们介绍了阆师附小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基本情况、办校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等等。接着便听了由数学老师严霞上的一堂《分数和除法》的观摩课,她的课堂语言十分的简练;从周末出游买烧饼这个话题来导入新课,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孩子们积极的动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自由的发言,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都是那样的专注,乐学好学。
接下来的一堂课是由名师文利老师讲的一堂习作课,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作文—《说说心里话》。去年在培训的时候听过文利老师的汇报演讲,她发明了文利作业评价法,当时就觉得她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老师。听了她的这堂作文课,她的课堂设计很精细巧妙,首先是三分钟的课前展示活动,由一位女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带领我们游览桂林山水,在她的导游下,我们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接着用班上同学的作文录音导入,引出本次作文的题目-说说心里话。截取了一篇相对较差的作文和一篇优秀作文进行对比,通过让学生对比这两篇作文来发现自己的作文的不足,再进行修改。这样能够启发学生们的思考,拓宽写作的范围,扩展思维,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处。同时在学生们写作的同时老师也一同写作,作文中分析了孩子们开学以来的表现,流露出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用一首《我喜欢》的小诗来结束本堂课,整个课堂都充满着语言的魅力。
在民族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堂课中,充分展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白了“为什么居里夫人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人”,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层层分析、理解。
总之,这三堂课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精英的风采。他们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自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基本情况了解得很清楚,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呈现。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使我认识到了:
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其次要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我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心得体会1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老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育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需把书教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渊博学问。在学问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老师犹如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志向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老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目不识丁,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老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老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遗忘,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细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老师个人问题,也是老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终归还只是小范围的事。老师群体假如风气不好,特殊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化为整个教化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化为教化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老师是学问的化身,是才智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牢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老师是学生美妙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示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净心灵的塑造而全力以赴。
教育学心得体会2
应两校之约,3月17日至19日我带领学校领导及老师29人,去手拉手学校__市__小学学习考察。期间参与了他们学校的示范课“磨课”活动,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示范课,参观了周一升旗和大课间活动,感受相当深刻,尤其是他们的示范课“磨课”活动,成为学校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求真务实的教科研活动——“磨课”活动18日一天,我们观摩了__小学语文、数学示范课“磨课”活动。观摩后让我们称赞不已,这才叫真正的教研活动。五年级语文《东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已经是第三次磨课了,经过前两次的打磨,课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还不满意。更让我们激昂的是,接下来了评课活动,真正体现名师团队的指导作用。参与评课研讨的不管教研组一般老师,还是名师或校领导,都能同等的开诚布公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大到对教材解读的不同相识,小到对老师课堂中的一句话的推敲,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指导,有辩论,真诚的看法,深刻的思索,独到的见解,在不断的沟通切磋中,有才智的碰撞,优深刻的启发,有豁然开朗的顿悟。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浓郁的教研氛围和老师团队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前,我自认为我校的教研已经很精彩了,跟__小学相比,自愧不如。
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然算起来我已是4次踏进__小学,1800人的学校,无论是进教学楼,出教学楼,还是课间,楼内听不见一点吵闹声,放学都是站着对轻声慢步走出教学楼。假如是一次,学校为了迎接参观,严格要求的`,那么我4次走进__小学,看到的都是这样景象,这才叫习惯成自然了。我跟他们学校校长说:我们的学生跟你们的学生相比,就像土匪一样。
三、实实在在的减负——书包空了因为深化课堂听课,和孩子们有了近距离接触,在三年级听课时,问孩子们你们作业多吗?孩子们说,我们没作业。看看桌斗里空空如也,扁扁的书包里也只有几本练习册、练习本。问有大作业本吗?孩子们竟不知道啥是大作业本。这样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参与课外活动。比较一下咱们,作业、练习册、日记、读书笔记、小楷、错题集……学生厌作,老师忙不过来批,大兜小兜往回拿,学生累,老师累。真正的减负要从学生书包减起。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社会知识和智慧的中心,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比
比皆是,学生伤害事故更是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痛苦和损失,而由此引起的纠纷更是纠缠不清,往往带来巨大困扰,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现在的学生崇尚网络,追逐明星,对家长、老师缺乏信任感。教师应该放下师长的架子,在进行教育时少用甚至不用命令限制性的口吻,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管教和被管教的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是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的关系。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多和学生交流谈心,让自己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任的朋友。我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总是这样问:“上学放学途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呀?”“如果不注意这些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呢?”“天热了,我们又要怎么办呢?”“雷雨时,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方法不正确会怎样?”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得好像老师在向他们征求答案,他们感觉有一种亲切感,他们总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学生更能记住安全常识,更知道应该怎样正确的去做。
其次,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单调的说教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为什么网络游戏那么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网络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安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我们应该赋予安全教育于趣味性,娱乐性、身临其境性,可借助演讲、游戏活动、知识竞赛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安全知识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可以多采用讲故事、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也加强了。
例如,我在三年级二班,就开展了“班级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计分评奖。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准备得可认真了,除了认真学、记老师发的安全知识资料外,自己还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去收集其他的安全知识和案例。有的学生还发动了家长呢!在竞赛活动中,记得有这样一道抢答题:当在上学的路上,你发现有一根电线垂掉在路中央时,会怎么办?有一个组抢答到:①马上后退,设置危险标志,告知其他行人不要通过。②求救附近的成人,或打119,寻找并关掉电源。完美!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上学的路上,你从一个池塘边经过,一不小心,滑落到池塘里。接下来,你会(可多选)
a。尖叫、呼救、喊你的伙伴;
b。拼命拍水、蹬腿,在水中扑腾,争取往岸上爬;
c。挥舞手臂,去抓住任何可能抓得到的东西;
d。屏住呼吸、稳住身体,而不是四肢挥舞使劲挣扎,在嘴和鼻子露出水面时呼救。
学生选择了a和d,并且解释到:选a,落水后尖叫、呼救,对得到帮助很有作用,但是落水后直接张嘴呼救,可能会导致呛水,加快窒息,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选b、c完全不对,人落水后,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该拼命地挥舞手臂或者使劲蹬腿,因为这种挣扎会更加破坏身体的平衡,使自己下沉的更快,而且,如果水下有水草,向下蹬腿可能会被水草缠住,使你无法浮上水面、无法呼吸。d的方法最好,只有不慌乱,才能保持平衡,赢得自救或者被救的机会。真棒!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大大提高了,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了。这种方式比老师的说教好多了。而五、六年级
可用演讲、游戏活动和实地安全隐患大排查等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演讲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可以通过演讲者向大家传达哪些行为活动危险、遇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应该怎样避免危险等等,比老师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心得体会通过游戏活动也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之一。在游戏中,故意设置一些危险障碍,让学生识别、排除,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之目的。当然,如果有条件,请消防员到学校进行各种安全隐患应对方法的实地大演练就更好了,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安全知识,规范他们的安全行为,提高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做到他们乐于接受,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从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之目的。
一转眼,在__初中已经实习三周了。在这三周中,我已经开始讲课了,并且参与了班级管理。这一切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但还是归功于__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这难得的机会。
在__初中,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不但为我们准备了办公室,还配备了生活用品,如:洗脸盆,肥皂,手巾等等,非常齐全。而且指导老师第一节课就安排我们上课,给予我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课后指出了我们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让我们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老师还带领我们分析教材,叫我们如何学会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给予我们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尽快熟悉教材和掌握教材。在这三周的讲课中,我得到了锻炼,有一些小缺点都改正了,也比第一次讲课有进步了。但自身还有不足,需要我加以纠正。在以后的讲课生活中,我会慢慢改进,争取每一节课都有进步。
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也积极地让我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我们学会如何管理班级,对于班级发生的意外事件,如何进行处理,怎样以最快、更好的方式处理好。在这三周的班级管理中,我慢慢地学习,领会。如:卫生打扫等。对于自习课,如何管理?我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我也发现自身上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会加以弥补的。
在__初中,我得到了老师的积极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做好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不辜负老师辛勤的付出和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的。加油!
我很喜欢<<幼儿教育>>这本书,它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像一盏指路灯,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书中有好几个版块,每当我一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让我体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我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册上,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很小的时候,我就学过。这个故事一直被老师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逃避。曾经我也给幼儿们讲过。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在书中它又有了“铁杵磨成针”新释,难道在这里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参透的道理呢?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又进入了思考,现在的孩子,是新时代的人,同样的故事,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们并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那么费力气,为什么不去买一根针呢?她真是太笨了。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另一层寓意,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要坚持到底。但是,又有谁能肯定这条道就不是死胡同?坚持是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由此感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对我们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得更多。
我参加了由石予幼儿园组织的科学教育“新常态”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观看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活动影片;
二、听俆琰教授讲述科学教育“新常态”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首先进行的是,时长为30分钟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影片观赏。影片中讲述到,教师在给幼儿进行健康活动时,向幼儿讲述了关于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活动一改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方式,将PPT或者白板做的很精美。取而代之的是,用简单的图片向幼儿讲述健康食物对我们的重要性。且,活动最后,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操作表格也不同于平日里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操作表格。教师很恰到好处的将所有的食物图片放置到一边,将表格做成金字塔状,请幼儿来填。这样能够直接的使幼儿感受到,哪种食物是幼儿亟需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哪种食物是可以选择的、替换的。活动的真实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更深刻的懂得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其次进行的是,俆琰教授对科学教育“新常态”的讲述。这部分的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一、俆琰教授先向我们讲述了科学教育“新常态”的新理念。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给幼儿不断的积累经验。
2、通过幼儿自身经历的事情追寻经验。
3、构建适合幼儿积极学习的能力与兴趣的情境。
4、科技教育要与“生活”相沟通。
5、关于“认知-拼接”、“认知-探索”、“认知-制作”的具体事宜。
6、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兴趣要:尊重原色、打好底色、发展亮色。
一、俆琰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科学教育“新常态”下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的,幼儿对人生的价值、生命意义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初步认知。
二、俆琰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科学教育“新常态”中的“科技教育”。这部分的内容又分为了四大板块。
1、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体、植物、动物、生命体、生命体的成长、环境与生命体、安全与防护。
2、物体科学:物体、物体运动、物体的利用、探索与制作。
3、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天空、保护地球、保护天空。
4、科技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科技、家庭生活中的科技、学习生活中的科技、休闲生活中的科技、运动生活中的科技、军事武器、信息的传输等等。
俆琰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很细致的向我们进行介绍和讲述。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科学教育“新常态”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影响与重大意义。同时,我还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教育“新常态”对我们教师的强大作用。它将从本质上改变幼儿和我们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和科学、技术、社会的认知和感受。本次活动能从根本上、整体上、全面的帮助幼儿和我们建立良好的活动态度。
今年参加了远程教育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教师在情感、行为、心理上问题多多,但归根结底,是认知上出问题,导致一系列问题。思想支配行动,态度决定成败。“你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清贫。”我说,“你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朴素。”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选择了教师就要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朴素……
一、提高思想认识,学会自我调适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教师仍然很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接连出现,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和身体健康,加上留守儿童多,孩子难教,叛逆、顽固以及各种外界的诱惑,学习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灵也在动摇、困惑。教师要提高认识,学会心理调适。
二、明确教育目的,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人,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有意识、有主见的,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压制、驯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规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掌握教育艺术,学会智慧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心理工作的确并非易事,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方法和技巧。今天读了《课堂管理技巧》一书,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与烦恼,浙江省海盐县王红妹老师设计“心情树”活动,自认为很好。她让同学们自制了心,在上面设计了50张卡片,每张卡片都在正面图上绿色,表示心情快乐;在反面图上灰色,表示心情烦恼。每天一早,同学们到校后,心情好的就会把卡片翻成绿色,当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或老师同学的帮助后,心情舒畅了,再把灰色卡片翻成绿色,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偶尔出现不快乐的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在把卡片翻成灰色。如果把每天的心情情况记录下来,按一周一计算,看看有几张绿色,几张灰色,下周准备最多可出现几次灰色不好心情,多多少绿色好心情,这样是不是会更好呢!
记得那年担任八年级语文,本来一接到这个班的课,就心情不好,因为该班几乎“荟萃”了各班的“精英”,每次走进教室,心里难免紧张一下。那天正在上课,当我扭头在黑板上写字时,突然两声猫叫,接着便是一些学生窃笑声,我猜想一定是教室后排的调皮学生在作怪,心中顿时怒气冲冲,转念一想,不行,如果按往日的做法,要么劈头盖脸地对全班同学大声呵斥一番,要么立刻通知班主任调查落实,不管哪种方式,课一定没法进行下去了,不好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这是我故意放慢写字速度,以便让大脑做出恰当的方法,一整思想斗争之后,我微笑着扭过头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刚才是不是听到了美妙的猫叫声?”“听到了”学生齐声回答。“好听吗?”我接着问。“好听!”大家哄堂大笑,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后排同学,“那位学生学得太像了,要不让他在学两声?”“好!”同学们拍手鼓掌,唯有他不鼓掌,脸涨得通红,我立刻明白了一切,我知道他后回来,为了他的自尊,我立刻转移话题“同学们,能不能用你们的歌喉也唱出我们最美的歌声呢?”文艺委员起歌,同学们唱了起来,一节课虽然没上完,但至此之后,课堂上再也没有那种不和谐的声音。我想,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难堪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冷静运筹,要讲究艺术,运用智慧教育,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掌握教育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四、甘于清贫生活,守住这片净土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做出表率。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首先从语言上下功夫,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精炼、生动、积极向上的美好语言;其次,要仪表端庄,举止要文雅。教师要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佩戴华丽的珠宝首饰,个性不张扬,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易于学生接受,同时要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并为之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加强自身修养,塑造完美人格魅力。
守住一片净土,因为你选择了教师;承受心灵的宁静,因为你是一名老师;远离华丽的外表,因为你是学生的榜样。愿教师因平凡而伟大,愿我们的教育事业因伟大而不平凡。
教育学教育心得体会篇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自活动以来,我就开始深深地思索“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一位年轻教师我觉得应包括三个标准:
一、有学问。学问是前提,没有学问,何以为师?教师应该也必须是学养深厚的智者。
二、有方法。教学方法是必备条件,一个不懂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的人怎能成为好老师。
三、有师德。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精神支柱,是把学生与教师真正融合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师德贯穿于一切具体教学活动过程,永恒存在于整个教育事业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没有师德,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不配为人师表。因此说,师德是灵魂。有了这三条为师的标准,就有了行动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将自觉按照一名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师德楷模。
一、刻苦学习,做一名有学问的教师。
新世纪的到来,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的高素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底蕴更加深厚,知识面更宽。古语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怎么能理解完整的知识体系?怎么能适应学生多渠道的信息量?怎么能理解学生提出的一个个为什么?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怎么能有游刃有余的教学能力?因此,不断刻苦学习,是我作为老师的终身要求。
二、不断探索,做一名有方法的教师。
一名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只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方法更是教学的必备武器。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教师应该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琢磨、积极反思,再实践,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是虚心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作业处理的办法。积极听各位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做教学的有心人。最重要的是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不放弃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保证自己的视野是开阔的,信息渠道是畅通的。课前认真准备,不上无准备的课。课上要以自信的'神情、灿烂的笑容、清晰的讲课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老师的课,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课上能够做到精神饱满、全神贯注、排除干扰、遇事冷静、不乱发脾气。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熟悉新课标。
三、不断追求,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种伟岸和崇高。爱学生是一个教师的必修课。谈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她不仅独特,可以发挥父母所无法企及的力量,而且有着魔力般的神奇。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爱还有“亲其师”的功力,还有“信其道”的效应。
它可以使浪子回头,使愚者生辉,美好的人生被教师的爱所唤起,健康的人格为教师的爱所酿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雕琢、打磨,使他们的亮点越来越多。最后你会发现,裹者污泥的沙子可能竟是一粒金砂。
一名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他就是一位好老师。有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一定能做到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一定会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好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我一定以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争当师德楷模,为党的教育事业的明天更美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