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 “有热情”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清贫的职业,我们就要在自己的思想上接受它。经过学习,使我理解了教师的使命与责任,简单的说就是自身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如果活着没有价值,那他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不会有热情的。现实的生活,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会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狭隘和偏激。只为一份薪水毫不情愿地工作着,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走向退化和堕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没有理由整天紧锁眉头,在自怨自艾中耗费时光,消磨生命,那样的人生太没价值了。看到学生在认真晨读,看到学生在专注做习题,看到学生在忙碌的打扫卫生,看到刚刚严厉批评了的学生又阳光灿烂的围着你叽叽喳喳说过不停,看到学生的琴、棋、书、画有那么一点点的进步,这一切,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它将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学生的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价值体现,我们应该为之欣慰的。
二、做 “有思想”的教师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具备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育理念就象人的灵魂,当思想统一,达成共识,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就象武穴师范附小的教育理念一样,“为孩子积淀成长的自信,让老师追享事业的乐趣,使学校成为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他们教育理念的凝炼,集中了老师的意志和智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充满自信,充满自豪,充满朝气。大家明白:我是附小的主人,我要为学校的创新和发展去谋略、去奉献。为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以及学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让所有人全程参与,一边学习一边吸纳,一边学习一边反思,触摸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感受了现代的教育气息,积累了实用的教育方法。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把教育思想消化、吸收,渗透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只考虑 “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教师,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导,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三、做 “有魄力”的教师
一个人的魄力是包含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工作作风、日常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方面。有的表现的谨慎有余,开拓不足,优柔寡断,缺少应有的胆识和果断。要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增强老师的自身的工作魄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对事物作出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要不断“补氧”、“充电”,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加强实践锻炼。一个人魄力大小与自身阅历息息相关,个人阅历丰富可以增强对事物的感应、适应能力。魄力必须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适应环境对自身要求,尽量多熟悉身边的一些基本情况,迅速进入角色。善于搜集信息,平常注意交流,工作中注意广言纳谏,寻师问策。在调研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该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最后要有过人胆识和果敢作风。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实事求是的人。在活动与管理中,教师要临危不惧,迅速决策,采取有力措施,放手的让学生去开展工作,使活动顺利进行。要敢于拍板和果断地处理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四、做 “有恒心”的教师
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我们在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之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一定能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克拉克就是其中一例。对于那群三番五次给他出难题,一心想赶他走的孩子们,尽管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他的持之以恒,最终让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并最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的持之以恒,最终让这些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质的转变;他的持之以恒,也最终让他成了孩子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克拉克以他对教育不懈的追求,给我们验证了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作为教师要用恒心唤起学生的自信,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暗示都会让学生感觉到: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丘吉尔,我就是爱迪生??世界因我而灿烂;生活因我而美好!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课堂,而是带领孩子们走进生活;
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孩子们学会创造;不要只是记住别人的思考,更主要的是要产生自己的思考。还是以洋思中学的“三清”教学模式为例,“堂堂清、天天清、星星清”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着重帮助解决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每节课至少留出15分钟或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每一堂课,所有师生都是严格的去遵循着这样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学生无形中重视了知识的学习。自己重视了,目标明确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上升了,兴趣就大大提高,学习习惯就这样养成了。我想这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全体老师和学生“有恒心”的共同结果。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日常文明习惯的养成,其教育的重点是要从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朝一夕做起。从最平凡、最琐屑的小事抓起,严肃校纪、校风、班纪、班风,发挥规章制度的导向功能,组织学生制定符合实际,又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有法可依。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成了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
小时候,胸前多了一条红领巾,每当周一升旗仪式的时候,右手庄严地举过头顶,那一刻觉得无比的自豪。初中时,胸前多了一颗团徽,亮闪闪的,甚是开心。大学时,当右手握拳庄严宣誓之时,胸前再无“点缀”,当时自己觉得奇怪,为何党员没有任何“标志”?后来细细一想,发展成为党员,最需要的是一颗心,无需外在的“证明”,心在,党就在。
工作以后,我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在和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来不及思考我为孩子们留下了些什么,教会了他们什么,我只是每天都很努力很用心地去教育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教师这一职业总被赋予了太多的定义:灵魂的工程师、吐丝的春蚕、化泪的蜡炬、孺子牛等等。其实,抛开这些光圈,最朴实的诠释不过是八个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小学时,老师带领着孩子们穿过历史的悠悠岁月,望着十里长安街上人们哭送着周,看着他那一件打了一个又一个补丁的衣服,感激他不辞劳苦地为国事操劳,敬佩他面对外国人员无理侮辱时的义正词严,他的廉洁公正就印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那时,老师告诉了孩子们一个好榜样——周。初中时,老师吟诵一首《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孩子们似乎闻到了莲花的阵阵清香。高中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谈论着古代的赵奢、于谦,当代的牛玉儒、任长霞等等,一丝丝感动弥漫在孩子的心头。所有的内容都是在教育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正直的大写的中国人,然而,我们似乎忽视了些什么……
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看着一帮帮孩子渐渐长大成人,各自展开精彩纷呈的人生。而今,我们驻足回头的时候,总会问问自己:“我们曾在课堂上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呢?”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孩子们真正学到的并不是短短几篇课文中的知识要点,而是老师的人格!
我是一名教师党员,“教师”和“党员”这两个词意味着两种身份,而这两种身份却又是相互交融的。党员也是实实在在的人,分布在中国黄土地的各个地方,我们或许是老师,或是医生,或是农民,或是工人……职业繁复不一,但是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我们将党性贯穿在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在工作岗位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用行动实实在在地诠释党员精神!两学一做的要求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何谓合格党员?于我而言,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尽己所能培养孩子成为具备善良、勤奋、谦逊、正直、积极乐观等等优秀品格的大写的中国人。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七一是党的生日,幼儿园小朋友举办了隆重的仪式,仪式上,小朋友站在蛋糕面前,问老师:“老师,今天是党的生日,党在哪里?”对于小朋友而言,让他们理解“党”并不容易,可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故事,通过身边的各种先进党员故事,让他们看到,党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每一个人的信念里和心里。
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课堂其实就是老师给孩子们建造的一个家,在这个家里,老师若是无法做到身正,那么脊梁就坍塌了,这个家就是一个酝酿邪恶的地狱。作为党员老师,我们理应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言传和身教,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当我们拒绝一切不良诱惑,一身正气地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们即使沉默不语,孩子们也会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难道不正是一篇篇课文想要告诉孩子们的吗?一路成长一路播种,这些种子关于信仰、关于坚韧、关于追求、关于清廉、关于勇敢、关于……这里的家方才是真善美的摇篮。我们并不奢求自己的言行一定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们只是希望,有一天,当我们的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迈开步伐转身走进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路口,而前方却是阳光灿烂的未来!
党员身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曾在苍穹下留下我们共同誓言的回响,誓言从口中喊出,而行动应从心去触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让党性融入自己的血液,用自己挺立的人格铸造大写的师魂!
十三年前,我踏上这三尺讲台。十三年的酸甜苦辣、十三年的喜怒哀乐,十三年平淡无奇而又清贫辛劳的工作,我庆幸,我依然伫立在这里,伫立在命运赐给我的这虽然平凡却永远充盈着燃烧激情的岗位。
十三年来,我常常被身边平平凡凡的小事中炽热的爱感动着:清晨,老师们匆匆赶往学校,忙得忘了自己的早餐??这是关爱;领奖台上,看到学生手中红彤彤的获奖证书,老师们脸上挂满微笑??这是喜爱;放学路上,生病的学生趴在老师肩头被送往医院??这是疼爱……
课堂上,语文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好一横,一竖,爱心像笔,描画着孩子们未来的梦想;骄阳下,体育老师挥汗如雨,示范、训练、保护,爱心像火,燃烧起孩子们向上的热情;办公室,班主任老师不厌其烦地开导与启发,爱心像雨露,洒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十三年来,我始终以“讲台虽三尺,爱心永无尽”为宗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爱心传递。我利用新科学教材重实践、重体验的特点,努力培养孩子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其中,“蚕”这一单元教学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城市里的孩子养蚕,谈何容易。为了孩子们能亲眼观察蚕的一生,亲身体验养蚕的整个过程,我四处奔波,找来蚕卵。初春,蚕终于孵化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他们围着小小的纸盒,小心翼翼的观察,为了不让呼出的热气影响蚁蚕生长,小脸憋得通红也不出敢出一口气。望着密密麻麻的蚁蚕,孩子们犯愁了:上哪儿去找桑叶呢?书上说,莴苣叶可以代替桑叶,他们马上到菜市场买来最嫩的莴苣叶。可蚁蚕们根本不领情,只是把头凑上来闻了闻,根本不肯动口。看到可爱的蚕宝宝不吃东西,孩子们急了:“文老师,怎么办?蚕不吃东西会饿死的。”瞧,孩子们天性中的爱被激发起来。于是,我发动孩子们想办法寻找桑叶。一时间,整个校园热闹起来。孩子们利用周末,到郊外去采,家长出差到农村,给孩子们带。校长、书记考虑得更全面,为了以后养蚕方便,干脆在校园里种上了一排桑树。
那段日子里,我成了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校外、操场、走廊、办公室,孩子们总是追着我,讲述关于蚕宝宝的事儿:“老师,蚕又长大了。” “老师,我的蚕不吃也不动,是不是生病了?” “老师,我看见蚕蜕皮好辛苦,想帮它,可一扯,蚕就死了。”……孩子们的急切,让我分享到他们养蚕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爱心。为了让蚕长得更快更好,孩子花样翻新,有的用鸡蛋清涂抹在桑叶的边缘,说是增加蛋白质;有的把新鲜桑叶榨成汁,涂在火腿肠上喂蚕,说是味道好,蚕才肯吃;还有的用针管往桑叶里注射牛奶,说是牛奶最营养……
蚕终于接茧了,看着那白花花的蚕茧和孩子们喜悦的面孔,我心中一阵激动:谁说现在的孩子自私、依赖性强?养蚕活动中,他们的表现,不正是爱心与责任的体现,不正是无限创造力的迸发吗?
课内外的结合,让孩子们更加关爱自然,关爱科学。他们会因为不小心捏死一只蚂蚁而伤心,会因为怎样把小蜗牛送回家而冥思苦想,会因为发明“小小方便筷”而争论不休。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少的孩子在周记中写到:“科学课太有意思了,我渴望上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会上,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现;他们撰写的《观音桥商圈建设调查报告》在区环境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津津有味地讲述这些,大家也许会觉得不足挂齿。而对于我,他们则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和强大的激励。因为从中,我读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历经艰辛而无怨的理由,读到了自己甘守清贫而无悔的满足和成就,读到了心灵深处一个秘密??天底下,还有什么比得上从金色童心中发出的感激和赞美,更叫人快乐和满足呢?孩子们的信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从教的美妙感和幸福感,它还让我明白,三尺讲台,永远是我自由驰骋的天地。
我长久地伫立在这由智慧、情感、理想汇成的三尺讲台。尽管,今后的工作依旧辛劳;尽管,今后的生活依然清贫,但三尺讲台,将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与无怨的依托。我将在这三尺讲台上,义无返顾的播洒爱、传递爱,我相信,总有一天,爱,会撒满人间!
如果学生是船,那老师就是帆,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向前;如果学生要踏上旅途,那老师就像他们手持的蜡烛,照亮在学习上那坎坷不平的路。我们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我们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我们送学生走上学习的道路,给予他们无穷的鼓舞。的确,老师是孩子心中神秘、广袤的偶像,既可以让学生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又可以带他们回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英雄史诗,吟诵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在美妙的境界中畅游。
身为一名教师,当我走向讲台,我要说,为师很苦!但也很值!每天我早早来上班,很晚才回家。在我家那条胡同里,我是走得最早,回来得最迟。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名利趋之若鹜。现实生活实在令做老师的感到无奈,当别人风姿卓越时,我自然也想“窈窕”一番,却终因职业所限而朴素大方;面对这些,我困惑了,守着这份清贫的职业,值吗?望着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一双双清澈的眼睛,刹那间,一种至真至纯的情感包拢了我的全身,我的心如海水悄悄漫过。我终于明白了:老师在物质上是清贫的,精神上却是富有的!我暗下决心:从今后,我将实实在在的爱我的学生,爱我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名老师。让所有的学生健康成长,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不变追求!此时我想说:改革开放满神州,教师更风流.备课批改辅导,学生乐悠悠.晴时暖,阴时愁,共交流,天下园丁,辛勤劳作,共享丰收!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不用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希望。
有人这样形容老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在提倡廉政文化建设的今天,我想说: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谱写师德。平等交流,沟通无限。
要问我为什么那样辛苦,那样执着?我想,我的力量来自于我们胜利小学,来自于我们充满朝气和干劲的大集体。在这里,我想用一首词描述我们的学校:百年名校胜利来,学生家长在徘徊,想方设法挤进来.校园书声琅琅起,教育之花已登台,为谁零落为谁开?在这里,有摔伤后依然拄着双拐艰难的爬到三楼给孩子们上课的杜慧芳老师;有家中亲人重病在床,自己也拖着病体依然坚持上班的赵春雨校长、贾发勤老师;有大病初愈后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阚庆国老师、魏祎老师;还有虽已两鬓斑白,仍旧两袖清风,虽已年过半百,依然坚守一线的葛秀云主任、沈长友老师、刘家存老师、高乃军老师和韩冰老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老师忘我工作?又是什么精神使我们老师不知疲倦?是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的追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需要的是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有强烈爱国心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培养 年轻一代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团体的力量,而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作为当代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纤???滤?б?;育,养子使做善" 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