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

| 新华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1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总结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

1.情绪。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烦躁。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乏力,听课不认真,不认真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控能力差。以前学习良好,成绩不错,后来受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复杂的题目无法集中精神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上课摆弄物品或发呆、思想不集中等。

第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缺乏积极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身体困乏,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品德标准不明。现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与品行标准不明有很大的关系。行为违反无法控制,思虑不周,如说脏话、打架、说谎、偷东西、抽烟、喝酒、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3.生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还是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中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消极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在急速的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美日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1.行为。中学生行为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提高了,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为主,并由经验转向理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上;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较快地从根本上抓住矛盾焦点,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对同学、老师、家长、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

2.情感。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3.意志。中学生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人生观、价值观。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及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

5.道德品质。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它们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密不可分。道德认知表现在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上;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引起的主观的内心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加深;道德意志表现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排除困难的决心。

依据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我是。首先我想说:能在这发言我很荣幸,也很激动。其次我想表达感谢,感谢学校一直以来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信任和栽培,为我们搭建各种平台帮助我们尽快成长;感谢各位前辈尤其是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平时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指导;我还要感谢参与这次活动的听课老师,感谢你们对我的认可和肯定。我想这也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你们的肯定使我更加自信,也将是我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最后,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一下。

一、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我相信一位优秀的老师肯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老师,广博的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能力,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的途径有很多,我自己总结了四点。这几点看似简单,但如果能做到坚持,就一定有效果。

首先,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多听课,多做笔记多总结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去年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每周听两节课的要求,一年下来,通过听不同老师不同科目的课程我收获颇多,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

其次,要虚心向身边的每位同事学习,因为我们年轻,缺乏经验,所以不懂就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态度决定成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我受益匪浅。第三,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听专家学者的报告也很有必要,他可以节省时间,让我们直接学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第四,利用网络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有,有优秀、优秀教学设计,还有很多优秀老师的视频教学实录,这些我们都可以借鉴、参考、学习。我看过的比较好的网站有:同桌100学习网、中国课件站、新课标第一网,还有咱们学校开通的几个网校,我们平时都可以多看看。

二、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师的能力既要在学习中提高,更要在实践中锻炼。而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活动就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师的许多教学和管理能力都是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磨练而逐步形成的。而在这个锻炼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勤奋、坚持、充满热情、积极备课、认真上课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每节课后我们可以从教材的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及时总结好的做法,记录遗憾,以便在下节课中及时改进,只有这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再锻炼、再反思再锻炼,我们的教学能力才能一步步提高。

三、尽量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少则一两个多则四五个我们所谓的“坏学生”,他们大多有着共同的课堂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爱和旁边的同学说话,甚至有时还捣乱课堂,弄的课堂气氛很尴尬,也很混乱。我带课三年来带的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对于如何管理他们我很苦恼也很困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跟他们斗过嘴、动过手,甚至还互相拉扯过,也被气哭过几回。总的来说,这些方法好像都不大奏效,反而使他们对历史课产生了抵触情绪。但最近一年下来,我有了新发现,我发现这些所谓的“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脑子其实并不笨,甚至比其他学生思维更灵活,他们更爱面子、更爱表现,更渴望被关注、更重情义而且责任心也很强。从这一点出发我发现只要在课堂中能管住他们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秩序就会好一大半,气氛既活跃也不失和谐,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课多到教室后边走动,多关注多提点他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有针对性的提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言回答。

(2)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在前者的基础上只要他们的表现有好转的迹象或某次变现突出,我就抓住时机,给予其正确评价和鼓励或提拔当历史学习小组长。这样你会发现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他会更踊跃、更积极也很少捣乱课堂。

(3)讲究批评艺术。在批评这些“坏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他们更爱面子,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要留有余地,可以课后再找他单独谈,这样也可以避免课堂中师生正面冲突而造成的尴尬。批评还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指而要针对具体人和事。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于那些个别冥顽不化的学生我们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在他们身上,平时可以找他们多谈谈话,积极关心帮助他们,通过多次交谈沟通,师生关系和谐了他们就愿意上你的课或者即使他不愿认真学习但他也不好意思再捣乱了。

总之,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只要我们善于抛开成见带着发现的眼光对待学生,我相信大多数所谓的“坏学生”还是可以被转化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成长感悟,有不对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3

就像一只刚刚展开梦想翅膀的小鸟,我是那样欣喜愉悦地投入到教师队伍这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开始了自我人生的新征程。

然而梦想虽美,旅途中却难免遇到荆棘和风浪,对于未来,我向往而又迷茫。似乎是看透了我们这些新教师的心思,为了使我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育局和实验小学的各位领导、教师们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岗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包括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班务工作指导等21方面的学习资料。听了一位位优秀的专家、教师们的精彩发言,我获益匪浅,感受颇深。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鉴定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认识到: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是孩子们的榜样,受理者,是父母,是“良师益友”,教师必须要了解不一样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给予及时的忙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供给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联系自我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备课、上课的`要点和方法,让我明白,要使自我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本事地教好课,使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处理解我的教学,这就需要不断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此外,领导、教师们还煞费苦心地为我们开设了语言、写作、读书等基本功的培训,让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仅要

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今后我必须要加强自我基本功的训练,多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职责、新的主角多少有些胆怯,而本次培训中,教育局领导和培训指导教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都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高尔基以往说过:“仅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的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我的意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难,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难,没有前辈的指导更是难上加难,而此刻我们有了领导们的关心,有了前辈们的指导,这让我们离合格教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今后漫长的教育征程上,我们将挥洒热情,播种期望,用智慧和勇气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4

7月7日—9日,我有幸参加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研讨及教学实践展示活动,并由此产生了对我校实施有效教育的审视。

对有效教育的认识:

1、有效教育是集中西方最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经孟照彬教授重新整合、创新,并在10年的实验探索中形成的精华之作。

2、有效教育为理想的素质教育和现实的应试教育找到了平衡点,能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西方最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应试教育所追求的东方最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结合。

3、有效教育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操作上的支持。它的操作技术容易被教师普遍接收。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熟练运用操作技术后能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对照和审视我校有效教育的实施,我校有部分教师还入于多学习多了解的“入格”阶段,少数教师处于照模式上课的“定格”阶段,几乎没有教师能达到随机应变、入神、出亮点的“出格”阶段。学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也是改革再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加强领导,有计划的认真组织实施,对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抱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允许创造,但不要轻易否定,少争吵、多实践、多运用,人人将自己的培训体验转化为教学理念,将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组织和参与”注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追求的不仅是讲的“精彩”,而且学生学的“有效”,同时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拓展、延伸,并在认识上升华,学校将会更加和谐,课堂将会更加精彩,办学效益将会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

对学校工作的十条建议:

1、采取自下而上的管理办法,以单元小组合作的组织形态开展校本教研,教师们理解多少就运用多少。

2、鼓励教师用EEPo方式备课。

3、构建以“流程”、“状态”和“目标”为一体的EEPo方式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4、只有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同时实施,才能获得最佳效益。

5、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我校改革的趋势,不是观望、等待,被动改革,而是抓住机遇、锐意改革。

6、提高教师们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总结的能力,让培训所得有效地转化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走走回回,既浪费了时间,又丢失了自信。

7、不能只满足于“学过看过,单项实施”,而应深究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实施的内在联系与途径。

8、明确的、系统的构建起“流程”、“状态”和“目标”为一体的备课方式和评价体系,避免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单一化、模式化,要灵活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运用。

9、学校在组织实施过程避免追求过多目标,贪多求大,急于求成,要重视引导教师反思总结,让目标逐一实现,避免今后课堂教学热衷于“花架子”。

10、可通过以赛课促实施的方式。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5

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有哪些?它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什么启示?

课程是由一系列的结构要素组成的,例如: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时间、环境等。对于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泰勒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39;“泰勒原理”,原理注重对目标、效率和行为的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泰勒原理对应着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

1、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对于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目标中渗透了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要求,成为“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作为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作为资源来源,学生可以浏览相应资源网站;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作为交流平台,BBS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作为学习工具,学生用电子文稿制作作品,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或者间接的体验。

3、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

(1)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2)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

(3)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体学习资源;

(4)使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更新迅速,时效性强的数字化资源。

4、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

(1)从结果到过程

(2)从静态到动态

(3)从权威到主体

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需要考虑技术对课程各个要素的影响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6

周六下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爸爸带我到森林公园,放风筝。

森林公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人在音乐广场卖风筝。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风筝,看得我眼花缭乱。又可爱的大熊猫风筝,有咧开嘴笑的笑脸风筝,有美丽的蝴蝶风筝……我最喜欢笑,就挑了一个“笑脸”风筝。

我欣喜若狂地跑到人工湖的湖畔,那里已经有许多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放风筝。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的“笑脸”风筝放到高高天上去,我一手拉线,一手拿着风筝,像箭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可是当我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时候,风筝还是没有飞起来,因为这时候连一丝风也没有,我愁眉苦脸坐在草地上,唉声叹气。忽然吹来一阵风,我兴奋地从草地上“弹”了起来,我迎着风跑了起来,风筝终于飞起来了,我越跑越快,风筝就越飞越高。我大声喊道“飞起来了,我的风筝飞起来了。”

正当“笑脸”飞得高高的时候,来了一只“毛毛虫”风筝。我的心里暗暗地骂道:“臭虫”竟敢和我“比高”,我放长了线,跑了起来,我的“笑脸”风筝,飞得更高了。这时,飞来了一架“战斗机”飞得特别高,打败了很多风筝,突然“嘣”的一声,“战斗机”的线断了,“战斗机”摇摇晃晃像一只无头苍蝇栽到了人工湖里,惹得人们哈哈大笑,真是“战斗机”变成了“落汤鸡”。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放风筝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7

在听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的讲座之后,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新的认识:倦怠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并应有效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职业的现实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但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使得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达标要求,令教师疲惫不堪。我们深感当年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教师都做到了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

2.作为社会人肩负生活重压

教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教师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还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并且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家长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因此,教师不得不面对种种社会压力的困扰。

二、如何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2、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3、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4、坚持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

另外,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将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扰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将其看成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也就是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会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及社交技能,而这些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也是由教师交往的对象和交往的内容所决定的。

在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关系,还有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与这些群体及个人之间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8

我们的教育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濯,革故鼎新,砥砺前行,愈发精彩,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著作缤纷,精华荟萃,蔚为壮观。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前行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教师的推动离不开名师的引领。说到“名师”,于漪老师必居其中。江苏俊采星驰,于漪老师桑梓在此,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形成了自我的教学风格,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教育家。她执着探索,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她著作等身,用文字唤醒教师的热情,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唤醒教育的春天。

《教育的姿态》文辞庄严,犹如黄钟大吕,处处体现了于漪老师对自身的要求——“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之师也”!她用文字来反观教育的现状,引领我们穿越喧嚣,聆听真知,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繁华闹市,也要心中田野芬芳,多一点敬畏之心,少一点功利之举,回归教学本原,将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教学中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幸福,因为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她主张教育的过程中要牢记“爱”和“人”,注重生命的发展,让生命之花绽放。

正如于漪老师说“师风可学,学风可师”,高山可仰,清芬可揖,我们可以像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无论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知识,在这本书中有对回归经典的热爱和呼吁,也有对教育现状的批判和期待。在教学方面她否定“重技术轻艺术、重共性轻个性、重模仿轻探索”的传统理念,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如果进入了“三重三轻”的误区,必然阻碍教师的进步,而停滞和自满绝非教育的姿态。“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教育的姿态》让我们再度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我们不该盲目前行,而应从忙碌的工作中跳脱出来,多一些有教育高度的思考,学会从课堂教学的诸多细枝末节着手,从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着眼,捕捉教育的信息,这些捕捉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将会是自身教育生活的积淀。

在教书育人方面,于漪老师强调“如果把‘育’理解为只是开发智力,或者理解为只是提高解题能力,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三方面。发展言语,是教书的基本职责;滋养心灵,是教育育人的追求;感受文化,是让学生成为有中国味道的受教育者,三者同时实现,既有智育又有德育,德才兼备,才称得上是素质教育。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评判体制导致素质教育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落实到每一方教育的土地。

可见,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是否要放弃呢?在《教育的姿态》中有答案。于老师在书中反复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多年失败的经验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可见,于漪老师取得今日的成就并非她天赋异禀、幸运相伴,其实她与我们一样面临教育中的难题,只不过,她更善于利用所经历的考验,反躬自问,不断突围,持之以恒,对工作永远保持那么一种热情,我想这便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育的姿态。

榜样似水,从善如流,似水人生,清越悠扬!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9

20__年9月10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此次由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组织的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共持续时间5天,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内容着重以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为主线,以聚焦体育课堂、更新知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效果为核心,以理论讲授、经验传播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掌握过硬基本功,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以体育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研究为主体,达到阔视野、创教学、拓技能的目的,促进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内容不仅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有参观实践听课、评课活动。总之,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回首短暂时间的培训,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更有教育观念上的更新。具体总结以下三点。

一、感受专家风采,聆听出色讲座。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培训院校的专家、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特别对汪晓瓒博士生导师的《国外中学体育课程发展启示》感慨颇多,她让我对体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思考,她也让我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和其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专家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我钦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倍感亲和;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同时,专家们还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接受了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洗礼,让我进一步从理论的层面上来解释自己在今后体育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二、观摩教学展示,引领教学实践。

培训活动中,有幸地观摩了新华中学体育老师们的教学,这些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在展示中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展示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注重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或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自然朴实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让人难忘;或注重学生的自主讨论或参与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或直入主题,直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些老师的身上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细心关注,对体育这门课程的热爱,对体育新课标的深刻领悟,对体育教材的认真钻研,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熟练驾驭,这些都引起我的深刻反思。

三、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虽然培训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却受益匪浅,通过培训,让我能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领悟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让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我将继续不断地收集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增长体育专业知识。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我将会铭记这段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培训的日子。

今天还有同事问我,在这次培训班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很自豪的对他们说,我不仅学到了在培训中该学到了知识,而且我学到了他们无法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丰富和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我感到非常地自豪和幸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非常感谢陪我一路前行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将是我今后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时刻铭记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今后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10

一、加强三纪教育,是我们的基本准则。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这是古训,一个人,只见到小小的利益,怎能创下大的功绩;一个人总是存有私心,怎能为他人找事。学校的管理者,假如一心想着本身利益,那怎样能够放眼学校的工作!

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这是人之常理,有了占小便宜的动机,手下的人自然会变得得寸进尺,敢把山丘一样重的东西据为己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啊。当领导的不能做好榜样,不愁学校不被弄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一个学校,加强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把保持领导干部的纯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准则,这是学校工作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管理好学校的重任,才能确保一个学校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二、加强三纪教育,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古人曾有言,临大利而不轻易其义。这就告知我们,廉洁是一种义,这就暗示我们,在利益眼前应当具有的态度。教育工作者,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人民教师的崇高风范。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廉洁从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当留意保持这类品德。

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体现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由于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由于他的职业是神圣的,由于他是人师,是人之楷模。试想,一个教师,贪图金钱和享乐,信仰金钱万能,信仰理论联系实惠,损人利已,私欲膨胀,何以担当着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

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只有明于道义而不贪取,自觉自愿的不贪,才是人们所崇尚的最高境地的廉洁。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地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旗帜鲜明地反对,努力建立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作风,努力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要求,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束缚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认真履行职责,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

教师教育反思的心得体会篇11

x年X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x区初中教师x培训班”的一员,到x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X所学校,观摩了X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X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x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x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x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

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x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

“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x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x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x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x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x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x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x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

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20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