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目标。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所教学段的目标。其次应当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所教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位置,明确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后,还要把握知识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备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因此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是要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二是要创造地使用教材。掌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从而安排课时、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才能较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备学生。在每一课的备课时,都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多方面的,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好不好,还要有目的&39;地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向课代表了解情况等。一个是要找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上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你怎么才能看到他的错误呢,那你要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打开。分析他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到了反错误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备好学生,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四、备教法。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明确内容决定方法,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班级特点等因素。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第一个环节是激情导趣,第二个环节怎么样,第三个环节是什么…
五、备教学方案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其实,要想备好一节课,也并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经验的积累。如,读书学习,多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等。
总之,想要上好一节课,我们要勤于学习,走到学生中去,走到集体中去,沟通思想、协商备课。
家访,每次都要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有时找到某个学生家的具体地址需要几次询问,但你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家访,很累但很快乐!
7月5日-6日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多数家长应该在家,我和张老师再次深入几个学生家中,继续我们的家访工作进行,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张芷诺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对班级人数多,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面对面促膝畅谈,交流,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张芷诺的妈妈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你们班,就是放心。以后我工作再忙,也要多抽时间管孩子,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大热天老师可真辛苦,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暑假虽不在学校,教师还在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__普说:"老师,您这次家访,使我认识到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的危害,以后每天我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上网的时间,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老师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刘金阳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把聪明的脑子利用好,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需要的东西不是多贵的玩具,不是零花钱而是陪伴和关心。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里来。
总之,每一次的家访都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我们学校为了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每月都会为老师们选购一些具有价值的书籍,这次我们阅览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看到这一句话时,我的心似乎被深深地触动了……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他逐步感悟并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我想“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好奇和惊讶,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一下就对这些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叹息和洗礼,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希望自己能将书中所学,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教好孩子,让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更优秀!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教室里也会发生奇迹的!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与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与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与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与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信任是良药,可以缓解师生相处之痛;信任是桥梁,可以沟通师生彼此思想。信任有无数个好,然而今天我想对信任说不:老师,莫轻易信任学生。
身边有两个女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跟她们聊起各学科备考的时候,两个人说了同样意思的话:临近考试,常出现一些让人苦恼的事情。以前可熟悉的东西,现在都忘了,一到考场上再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我说这很正常,要注意调整,别太把考试当回事,要学会从情境当中寻找触发点。很多东西,其实不是忘了,是沉淀在你心里的某个角落,等着你发现等着你发掘。考前还是要背一些东西的。
一个女生说:老师,我可抵触背东西。上高一、高二时因为成绩好,表现也好,老师特别信任我,从没让我背过书。每次考试时因为默写的内容都是熟悉的`那几个句子,也就很少出现过不会写的情况。到高三不行了,忽然发现高一、高二落下的太多,想把要求背的课文都背下来,可是总是背不下来。
另一个女生也附和着说:我也是,高一高二时老师对我特别好,她总是认为我会背,就很少挑我背书。幸亏到高三上学期,老师要求严,才又把要背的课文又背了一遍。
学生的话让人深思。作为老师,因为所教学生颇多,一个短短的自习课很难检查所有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把那些表现好、貌似听话、勤奋又成绩好的学生放过,把过多的目光盯在不爱读书、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身上。殊不知,这种信任时间长了就是放任,再好的学生,放任的时间长了,他也会对自己降低要求。
所以,我想说,莫轻易信任学生,尤其是落实布置任务上不要轻易使用信任。因为好心未必做好事,信任有时也是害。
送走了炎炎夏日,告别了灿灿金秋,迎来了漫漫冬季.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之间三个月转瞬即逝。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初为人师的我对此次实习感慨颇多。在此,我把我的实习心得述注于笔端,以便和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点点滴滴。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古人云:“师首,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早在两千年前,孔圣人曾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这里强调了以身作则,正己正人的“身教”的重要意义。古人尚且如此,而作为“21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刚刚实习时,我班上的学生有严重的迟到现象,特别是早自习。对此,我首先采用了“有言之教”的教育的方法,但不奏效。于是我采取了一项特殊措施。该学校规定学生早上6:00起床,6:30上早自习。为了杜绝迟到现象,我一改大学期间养成的晚睡晚起的恶习。早上强迫自己5:30起床。6:00准时赶到教室。当然,第一个先到教室大部分是我。学生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开始,还是有几个迟到的。但不久后,迟到现象杜绝了。那几个迟到者,恐怕是不好意思迟到了吧!我猜想到。我想不到“无言之教”竟有如此威力,“身教”比“言教”的教育效果更佳。不信?您不妨一试。
(二)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不能说是一位好老师。
那次,我正在上课,讲的全身投入,神采飞扬时,突然出现一名女生脸色苍白,满头大汗,正捂着肚子,俯在桌子上哭。我赶忙过去问其究竟,原来,这位女学生的胆结石病又发作了。我二话没说,便背起那位女生就往医院跑。(说实话,我比较瘦弱,而那们女生却是个“重量级”的),背到医院后,我已累得是大汗淋漓,大口大口地喘气。接下来便是打点滴。因为估计打点滴要很晚才打完,再加之我第二天又要课。所以我帮她付了钱,又回学校把教材和备课本带到医院,边备课边陪她打点滴……
最后,看到她脸色又泛起了红晕,脸上又浮现了笑容,我才由衷地松了一口气。一节结束之后,我又冒着夜色匆匆地赶往寝室。晚上值班的老师得知实情后,连连夸奖我“好样的”。回到寝室,此时已是子夜时分了。
(三)感化学生
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不要一味地训斥、呵责。那样反而适得其反,助长了学生的叛逆心理。对于他们我们不妨少些歧视,多些关怀,去感化他们。
期中考试时,一个学生竟趴在桌子上做起了“春秋大梦”。而正恰被和我一起监考的老师发现了。这位老师见状气愤之极,一个箭步冲上去,去把那个学生叫醒,然后一边训斥,一边一把抓起试卷,把它撕成碎片。并让那个学生和我们一起“监考”。为了不放弃他,我决定“拯救”他。我把那张支离破碎的试卷,从垃圾筐里捡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仔仔细细地把那张试卷粘好,使其“复原”。站在一旁的学生一直盯着看,“试卷看上去不美观了,但还算完整。”那个学生接过试卷……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这位学生一共做了90分的题,得了60分。如果把题目做完,他或许还会考得不错呢!对此,我十分欣慰,有时感化也是一种享受吧!
(四)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
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处在花季雨季之时,情绪容易波动,对许多事情不能全面认识;所以他们所渴望与人交流,特别是他们的师长。我课堂上俨然是他们的老师,课下却成了与他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课下,我与他们共同讨论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学习方法、厌学情绪、追星现象等等。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都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他们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大哥哥了,所以都喜欢和我谈心,向我倾吐心声。而我一直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并把蒲松龄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作为共勉。
(五)实习的心路历程
窗外,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寒风阵阵。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暖意浓浓的办公室里,回味一下实习的心路历程。整理了一下零乱的思绪:
教师节,让我终生难忘;
中秋节,让我感动不己。
国庆节,让我快乐无比,
县运会,令我激情澎湃。
恩师教诲,令我没齿难忘,
实习生活,令我心胸宽广。
唉,别了!实习,别了!
假期,我仔细阅读了《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一书。书中有大家熟悉的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窦桂梅、杨瑞清等名师的智慧魏书生老师的智慧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与责任。老师就是给孩子提供服务,要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务,要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让班级事事有人做,没有人没事做,没有事没人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帮助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积极地下放权力给学生。自己则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李希贵的教育智慧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李镇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他们不同的教育人生和共同的教育情怀,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财富。读此书感慨颇深,我的读后感言是:一本好书如同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让人食欲倍增,回味无穷。
感悟之一:树立理想。读几位教育家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但他们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忠诚实践,都是令人佩服的。他们都想做最好的老师!关于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有着独特的解释,他以为:“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感悟之二:亲近学生。魏书生老师认为他的长处是对学生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关于亲近学生,李镇西老师说得好: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要亲近学生,要多和孩子们接触。首先在感情上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融为一体之后就基本上站在管理的制高点上了。孩子们从心底里佩服你、接受你,这时可以说嬉笑怒骂皆文章,你不用去特意多讲什么东西。而且接触孩子一定要带着一颗童心,以一颗童心走进童心,这里面就包含民主的内涵。不是那种表面上蹲下来说话,李老师强调:蹲下来说话,你的心没有蹲下来,身子蹲下来那只是故作姿态而已。教育无痕,亲近学生,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方能体现教育的力量。
感悟之三:坚持积累。研究,就需要素材,需要有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比较好的积累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魏书生老师尽管工作繁忙,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记日记。魏老师认为: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很少有人写日记让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和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和鼓励相比,作用更大。经常这样劝说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静、更清醒,更能宽厚助人、积极勤奋,更具科学头脑。
总而言之,《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给我以无数的收获和启发,他们崭新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心中,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受益匪浅。
时光匆匆,正值高中的的学子们正在抓紧每分每秒努力学习。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劝客时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向读者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之间的条件与关系。而当看到高中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应该而且必须懂得世间的变化,一瞬间就会有着巨大的差距。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便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把握每分每秒,争分夺秒。
今天早上早读铃声像往常一样响起,时刻还是那个时刻,曲调还是那个曲调。可是当我去教室的路上,却是发现了校园里的一道吸引人并且亮丽的风景线。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在校园的小花园里正在背书、读书。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以为这些学生无法静下来学习,可能会有学生东张西望,被外界的各种事物所吸引。当我走进仔细的观察,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样的情况发生。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拿着自己的复习资料背诵,也没有老师去刻意的看着他们,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当的自觉。郎朗读书声一阵一阵地响起,为这校园到来了无限生机。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所以每天早晨的时光是背诵记忆的最好时间,只有很好地利用起早上这段时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让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晨读,这是罕见的。这一次也是事出有因。但是当这个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正在为此担忧:学生们是否会认真学习;是否会集中注意力;是否会借机虚度光阴等等,这些的时候,学生们的表现着实让班主任放心了下来,他们都在认真学习,并无一丝一毫的懈怠。当校园里出现这样的场面时,路过的所有老师都感到很惊叹,很欣慰。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像看到的这些学生那样,有着一定的学习计划与自制力,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着梦想的大学。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的大学而不断的努力与奋斗。
在经过努力之后,才有资格谈论自己学生生活的刻苦;如果没有为理想做出半点的努力,那么全是空谈与妄想。所以面对今天早上的景象,只想告诉这些刻苦努力的学生们,上天是看得见他们的努力的,只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要求,为广大教师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而作为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徳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一个人既要有梦想,更要有对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
作为一名教师,爱才是初心。每一份事业都需要付出,每一种工作都有艰辛,不应该把抱怨挂在嘴边,不应该让悲情出现在脸上。尤其当我看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朱敏才和高级教师孙丽娜放弃北京安逸优越的退休生活,甘愿来到环境恶劣的西南边陲支教?我想是“大爱”,是“奉献”更是“信念”,也是那份不忘记初心的信念,让他们坚持无怨无悔的选择,因为这是他们的初心。
作为一名教师,育人才是使命。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把孩子培养成对于社会是有用的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教师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起始于辛劳,收归于平淡。”教师这职业从来都不会惊天动地,只能够润物无声;他们肩负的使命从来都被抬到太阳和灵魂的高度,但绝大多数一辈子辛勤工作的老师却绝无可能像太阳那样受到万人景仰,像灵魂那样令众生匍匐。可那又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别人的孩子辛苦操劳,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伟大呢?当老师的,从来都是一个良心活。
作为一名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能开创教育的新局面。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正所谓,问得那来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教书育人舞台,是教师自我价值展现的闰土,是教师也是教师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负青春的芳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教师神圣的使命——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