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我们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在亘古流传的名言中了解文化的精华;在荡气回肠的诗句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体验文化的特点。
在我的文化课堂中,会让学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体会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我们传统文化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中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在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做到对文化的弘扬,更要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不仅要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的美德,更要引用当代学生熟知的孝心少年事迹让他们体会对美德的传承,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美德,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将文化的精髓注入他们的肌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体会古人依法治天下的决心,也要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领会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要始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注入学生的内心,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引领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在我们椒江有许多文化墙,烈士山脚下就有一处。在那幽静的小路旁是一排图字结合的文化墙。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过饭,一起来到烈士山脚下参观文化墙。我们来到了山脚的小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千字文》三个大字,接下来是千字文的简介,我从介绍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兴嗣所编的,《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据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絮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首理、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张。”说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的天文现象。接下来是有关自然地理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说的是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黄金产地在金沙江,玉石产在昆仑山冈。有修身养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说的是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口呼喊声传得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还有关人伦道理的“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说的是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
我一边走一边看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们学习,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以前,年糕是过年时才有的美食,传统捣年糕就应运而生,而如今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也就慢慢遗失了。不过,今天我有幸见识了一回。
妈妈说云周有传统捣年糕的活动,我怀着新奇而又兴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来到云周的文化大礼堂,那里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的人都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喷喷的年糕。我挤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个大石盆,边上放着一个大石锤,这时一位老人端着一锅热气腾腾地米团走了过来,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个中年人抡起大石锤,在米粉团中来回搅拌四五分钟,接着把石锤举过肩头,再用力朝着米粉团用力砸下来,石锤再次高高举起的空隙,只见老人用双手快手翻面团,说时迟那时快,石锤又刚好砸下来,米团在不断地打击和翻转之下,显得越发柔软。米团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边早有一排人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发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个模具板块,捏一块米团,塞进模形,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要脱模,没想到第一次失败了,拉出来的是一条模糊不成形的面团。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点油,再将面团在按板上不断按压,再慢慢塞满模具,原来做这个还有不少讲究呀。我扭头一看只见大人们速度极快,十指齐动,他们熟练的捏、揉、按、压、不一会儿就做出扁长的年糕,或是“金元宝”,或是模型“状元糕”。但是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年糕饺子”,那是以年糕米团为皮,咸菜豆腐干为馅的包子,因形状似大饺子,最小的做出来也有我的拳头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饺子”。
我第一次见识传统捣年糕,我不知这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希望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想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地呼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警惕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在流失!遗憾的是,传统文化的流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独具特色,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的传统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敞开国门之后,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抬头,洋节日越来越火,传统节日渐趋消失;狂热的旧城改造,令许多国家保护的古建筑,竟频频遭到拆迁改造的破坏,结果全国形成宽大新道路、高大建筑物、千城一面,丢失人文特色文化,丢失特色文化传统。
在以革命和建设为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周边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文化遗产、大量古代建筑,在有意或无意间消失了。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遗产,轻而易举地永远离开。许多地方城市建设,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造成对历史古城的摧残;结果,改造成百城雷同、千城一面,缺少民族精髓、传统特色,丢失传统文化的新城区。
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是具体体现在城市乡村的精神内容功能上,每个城市乡村有其个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独特文化,是一方人的审美、智慧、才华、性格独特的创造,不可替代。民族文化是一个精神环境,是乡土情感和爱国情感的载体,是一方历史经历的活生生的物证。
冯骥才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提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用拯救来说,拯救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在进行大规模旧城改过程中,城市的历史特征、文化风貌在全国正迅速消失,已经到了存亡的关头。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正是现代文明的前提与根基。“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宝典作为其主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大力提倡“文化全球共享”的背景下,我们更应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稀有物种”。所以作为传统经典的“书”与“经”不可丢,必须加以传承与光大!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在继承中鼓励创新,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书籍担当着重要角色。读书的趣味、喜好,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甚或是一代人文化观念的价值取向。少年儿童、青年朋友作为未来的主人翁,读什么样的书倍受关注。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的书不同,所养之气也不同。要“养吾浩然之气”,所读之书必须得有“浩然之气”。
大多数的中国人,一般都只是从课本上读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字样,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和传统文化做“亲密的接触”呢?不读《楚辞》,不知其“铺陈抒情、浪漫想象”;不读《论语》、《孟子》,不知其“雍容和顺、灵活善譬”;不读《庄子》,不知其“想象丰富、奇气袭人”;不读《韩非子》,不知其“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读“经”,然后方知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提倡传统文化教育,要让下一代拥有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性的尊重、对家庭的责任,应有恻隐之心,应有忧患意识,应有赤子之心,应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传人,以正直、睿智、勇于探索、仁和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了石家庄美术馆。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儿的是这段时间展览的主题——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一楼的几个展厅都是书法作品,有的是小楷,写__诗词的,妈妈告诉我说是《沁园春·雪》,有的是形草,写的“八年驱倭掳、百代念英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气壮河山”等等,我一边看一边听妈妈讲,无论从书法的内容还是从书法艺术本身,都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人不屈不挠、保家爱国的灵魂和气魄。其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徐光耀爷爷的书法作品展厅,因为我最喜欢根据徐爷爷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兵张嘎》了!
接着,我们上了二楼,只看了一眼,我就惊喜地差点跳起来。原来,二楼展览的都是徐爷爷的小说《小兵张嘎》中的插图绘画作品,只不过比书中的图大多了,不光是黑白的,还有颜色。看着一幅幅的画,《小兵张嘎》中嘎子拿木头枪智捉胖翻译、向小伙伴们炫耀他的真枪、勇敢和日本人作斗争等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活生生的。我们一扭头儿,在另一个展厅正在播放《小兵张嘎》的电影呢,我和妈妈赶紧跑过去坐在凳子上开心地看了起来……
我们参观的书法和美术(国画)作品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要通过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受这文化的熏陶,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上周五下午的班队课上,我们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带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民族乐器、刺绣、皮影、书画、剪纸、围棋……从多方面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但我们平时接触并不多,有的是从书中或电视节目中获取,有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所以,对于这次的班队活动,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讲都十分精彩,显然是事先做足了准备,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讲的剪纸,她介绍了两种剪纸,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还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纸,脸谱剪纸、剪纸书签……品种丰富,造型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共同传承,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将近期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
礼拜五下午,班级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老师让十五位同学依次上台演讲,大家的演讲各具特色,都很精彩。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京剧、剪纸、书法、皮影戏等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国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古人的力量真是让人敬佩!
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也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华夏之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它们更好地发扬光大!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我们应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文化根脉,唤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让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文化是软实力,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现实中出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中华文脉,肥沃文化土壤。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要有新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神丹妙药”,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十三五”期间,首先要做好传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推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比如,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要在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做好创新的文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更迭,不断地延续和衍进,进而形成新的传统。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为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要让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人接轨,提升当代人的生命认识和精神境界。我们要大力创造文化的新的当代表达形式,借助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以求繁荣和发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越来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时也是玩手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几乎没有,为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你从韶山水田的黄色的阡陌上走来;你从安源煤矿的黑色的巷道里走来……你从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走来;你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来……”随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气壮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万岁》的朗诵,由聊城同心国学院主办的聊城市市级培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骨干教师专题培训拉开了帷幕。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会,通过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宝泉局长作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报告。哈局长从文化力量推动复兴、文化魅力助力复兴、文化自信实现复兴三个板块深入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与魅力,他声情并茂的讲演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场教师从哈局长的讲解了解到了经典国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了古典文学、中华文学的源远流长。哈局长深入浅出地引导着我们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发展长卷。传统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到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从无远弗界的远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到止于至善的厚德载物;从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福祸相依的辩证智慧到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哈局长特别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浓烈民族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博大胸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心民众疾苦的体贴之情等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后依然光彩依旧,熠熠生辉。
三个小时的讲课,哈局长思维清晰,见解独特,字字铿锵,中间没有休息,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的视线都被哈局长的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住。传统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华夏,恰似“江河万古流”;传统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万丈长”;传统文化,高妙如山川,丰富生活,好比“黄钟大吕金声玉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传统文化丛林中漫步,在传统文化长河里凌波,在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描绘出山青水秀、欢声笑语的画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听,诗经论语、诸子百家、唐风宋韵、元曲清梦,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为推动民族复兴增砖添瓦,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星期五那天,学校开展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第一位同学为我们讲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然后,另一位同学讲了中国的剪纸艺术,她还带了自己家收藏的作品,看着那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同学们都大开眼界。接着,一个个同学都上台了,有讲名人的,有讲围棋的,有讲皮影戏的,有讲刺绣的……同学们的演讲生动而精彩。其中最典型的要数中国戏曲了,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
是的,鲁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话,至少,至少多一个和我一样具有呐喊精神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与维护者。然而他确定已经不在了,他的躯体安卧九泉,已是无可辨驳的事实。
缺少了他,缺少了呐喊者的领导人物,一切,一切都变得那么沉寂。纵使从深幽的山谷中传出几声沉闷的呐喊,也不会有任何心灵的回应。更令人惊恐的是,连回音也没有,留下的孤独无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没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他锋利的言辞,更没有他一呼云聚的威望,但我与他一样流淌着炎黄的血,拥有一颗振兴中国的心,我是一个怎样的幸福者与哀痛者。
对于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圆箓是罪魁祸首,而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失,谁是罪人呢?
我们都反对儒家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这是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六亲不认;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损人利已;失去了束缚,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以至做出天理难容的事。由此看来,我们还是需要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的,那又为何不快快行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呢?
现在,那个曾自以为是呐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呐喊终归是呐喊。这正如他大声喊着要吃饭而最终饥饿的原因。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斗志,腐化了身躯。我不要变成一个空壳,我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我可以不做一个呐喊者,我必须驱散心灵上的污点,做个行动者。
中国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谁的错?
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将近期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