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没有一座山是毫无崎岖的,而大海更不会是风平浪静的。人生之路,荆棘遍地,坎坷泥泞不可计数,唯有坚强者才能披荆斩棘,扫平坎坷走到路的尽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励志三分钟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
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
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
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
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
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进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
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中国家庭都是受益者。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
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严重程度,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插队夹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来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
而在网络场域,更是戾气四溢,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
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持这种强者心态的人往往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是目中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
这里的例子实在太多。例如,我多次见到西校区早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将车子直接停在带有明显禁停标识的学院正门口;高端小区里有的业主直接将车辆停在草地上;网络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见,便开骂约架;以及太多的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厅、马路、高铁,甚至飞机上,拳脚相加。
这样的强者心态最为恶劣的表现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
例如,餐厅顾客辱骂殴打服务人员;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男性辱骂殴打女性;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有权者辱骂殴打普通人;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例如,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正是由于强者心态在社会建设、国家发展中的诸多损害,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如我一样,是一位男性,请努力理解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多重压力,不要在一切生产劳动和工作安排中都要践行狭隘的“男女平等”,其实女性一直面临着因传统性别角色分工而制造的不平等,一位女性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人口再生产责任和职场压力。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在生产安排和工作考核中,男性需要尝试像女性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各位同学,人们都将自己就读过的学校称为母校。
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我们有浪漫的情怀和朴素的思想。
我们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保持纯真、保持真实,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思考社会、追求意义,能够时刻深入自己的内心,倾听良知发出的声音。
卢梭曾说:“看到你们这种端庄朴素的装束,谁还不鄙视虚浮的奢华?”
我想对我们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毕业生说,“看到你们的朴实纯真,谁还不鄙视浮躁圆滑;看到你们的高洁志趣,谁还不鄙视精致利己;看到你们对弱者的尊重,谁还不鄙视强者的骄横?”
同学们,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在大家即将离校远行的时刻,我们想告诉大家,人文与发展学院犹如你们的母亲一样,并不在乎未来你的事业会有多大,并不在会乎未来你的财富会有多厚,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你们: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无论你在何时,无论你在何处,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提前准备,如母亲一般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将时刻张开怀抱,等待你的归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得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的。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一片哗然。
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地整齐地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不要哭,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边挑来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一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开心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风,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给自己加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时,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最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我在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谢谢大家!
同学们:
大家好!
新学期第一节课我们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在一个深深的鼠洞里,一个老鼠家族正在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是怎样在觅食的时候及时发现那只喜欢搞突袭的黑猫。不一会儿,一只小老鼠想出一个好办法——在黑猫的脖子上挂一只铃铛。话一说完,大家齐声说好,但接下来却都沉默了,因为没有哪一只老鼠敢去挂这只铃铛。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浮现出一个念头:与行动相比,有时候,幻想或想象其实是一件再舒服不过的事——它没有风险,无需胆量,不受约束。你想尝试冬泳,便可以尽情地想象着数九寒天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游弋的豪迈;你想尝试弹琴,便可以尽情想象自己在高高的舞台上悠然地表演;你想学习一门外语,于是跑到书店买了一大堆的复习资料,还把决心下了又下:每天至少要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在你的头脑中,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切实可行,不过,当热情渐渐冷却后,你却没有勇气跳人冰水中;你却不能忍受日复一日练琴单调和枯燥;你却不能放弃每天的休闲时间埋头苦学。全部美好的幻想和想象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几年前,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想画一幅以某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画,这个历史事件在其他画作中鲜有表现,场景又极生动,形象,画出来一定很富感染力。这位画家翻阅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事件的各种细节已了然于胸,加上他画技高超,若完成这幅画肯定能为他赢得巨大的声誉。一年以后,有人无意间提到那幅画,谁知画家根本就没动笔!他犹豫着想找理由解释,最后终于说还是太忙了,有许多事情要做,根本没时间画这幅画。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对人生有着种种设想与规划,有着十分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可就是不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它,这样一来,即使构想出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老鼠没有行动,是因为恐惧,我们没有行动,是因为什么呢?不要找任何借口来回答这一个问题,任何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应该随时告诫自己:下定决心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立即行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牢记住,上天不会因为你美好的想法而送你一个美好的前程。那么,为什么还不行动。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按照惯例,这次轮到我来做“课前三分钟励志演讲”,下面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乐观的生活态度。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小鸟说:我从天空中飞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样的状况,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相信后者的态度更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向你露出笑脸,你对它哭,那么你最终只会收获沮丧的心情。
或许有人会抱怨说,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奋斗多年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经理助手。寒窗苦读十二年书的我,最终还是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这些抱怨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加重自己的烦恼,何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们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岁经商失败,26岁爱人死去,27岁精神崩溃,中年时代多次竞选参议员和副总统,却均以失败告终,可面对如此多的打击与磨难,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这些不如意,最终他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正是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林肯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摔残肢体的桑兰,高位截肢的张海迪,生命中没有光明与黑暗的海伦凯勒,他们同样不会有灿烂的人生,也就不会赢得世人的尊重与赞美。
亲爱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们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将一直是快乐的。所以,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也要为自己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和快乐。
谢谢大家!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流泪不如流汗》。
流泪和流汗虽然都是生理现象,但是只要你仔细去分析,它们又是不同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是遭遇挫折时,有的人总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有时甚至哭上半天,丝毫不知自己为何要流泪。记得有一次我有几道数学题不会,得不到解答,于是就哭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x,你不能因为几道数学题而哭。知道吗?流泪不如流汗,如果你肯花点时间去思考,下工夫去研究,就对你很有帮助了,多流一些汗,总比流泪要值得。”
我听了,马上擦干眼泪,再坐回去,仔细地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尽管汗珠一滴滴地流下来,我也不去擦拭,因为我知道了“流泪不如流汗”的道理。
在稻田里,经常可以看到那拿着锄头,‘旧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的农夫们,正一次又一次用锄头翻松泥土。看,汗水正从他们的额头流下,从他们的脸颊滑过,但他们不在乎,还是继续劳作。他们花力气流血汗,最后总会有收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收获是流汗换来的。
一滴泪水和一滴汗水是不同的,流泪的人到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流汗的人羚力地工作,最后毕竟可以尝到成功的果实。
“流泪不如流汗”,我们别再浪费这宝贵的时间,想想:当你滴下择珠时,成功的果实已在萌芽,收获已在眼前了。同学们,多下点儿功夫,多流点儿汗,开创自己的一番大事业吧!
谢谢大家!